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果蔬、肉類、水產品在加工、貯藏、運輸、銷售等各個環節始終處于適宜的低溫控制環境下,以保證產品質量,減少損耗,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。冷鏈物流具有復雜性、協調性及高投入等特征,是一種專業化的特殊物流服務,也是今后較長時期新的經濟增長點。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,構建高效、安全、集約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,對于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,提升物流產業競爭力,促進農民增收,改善民生,建設幸福廣東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為貫徹落實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》(國辦發〔2011〕38號)、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》(發改經貿〔2010〕1304號)、《印發廣東省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》(粵府〔2009〕168號)精神,促進我省冷鏈物流業發展,特制定本規劃。規劃期為2011-2015年。
一、現狀與形勢
(一)發展現狀
近幾年來,為促進農產品流通,滿足廣大居民對生鮮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的要求,促進農民增收,我省高度重視以生鮮農產品冷藏、低溫倉儲和運輸為主的冷鏈物流建設,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,并吸引了外資冷鏈物流企業的入駐,冷鏈物流規模不斷擴大,我省冷鏈物流業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。
1.冷鏈物流發展環境明顯改善。國家明確提出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,加快建立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的冷鏈物流體系。我省將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發展現代物流業的重點領域。全省各級政府加大力度,開展對發展冷鏈物流業的規劃和政策研究,并積極做好重點工程和項目的謀劃和布局。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和市場日益細分,對生鮮農產品、食品實行冷鏈物流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。
2.冷鏈物流加速發展。截至2010年,具有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企業有130多家,達到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園區有18個;美國、日本、臺灣、香港20多家外資冷鏈物流企業相繼進入。近幾年,冷庫建設規模以每年20%左右的速度增長,冷鏈物流營業額逐年增加。
3.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日趨完善。據初步統計,目前我省有大小冷庫1400多座,冷庫容量超過130萬噸,約占全國冷庫總容量的14.8 %;冷藏車保有量達2300輛,冷藏船噸位160萬噸。一批高技術含量的冷庫和新型裝備投入使用。
4.冷鏈物流技術逐步推廣和應用。冷鏈物流技術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,新建、擴建冷庫、運輸車輛的科技應用水平明顯提高,冷鏈溯源與全程監控等技術逐漸成熟。一些冷鏈物流的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開始實施。信息化技術在冷鏈物流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,無線射頻識別(RFID)及傳感技術等信息化應用程度不斷提高。
5.冷鏈物流應用范圍不斷擴大。目前我省冷鏈物流已從過去單一的肉食品、水產品向蔬菜、水果、花卉、熟食品、奶制品、快餐原料等多品種方向發展,服務范圍由簡單的冷凍儲藏向“從田頭到餐桌”全程冷鏈物流服務發展,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形成。珠三角地區的冷鏈物流業已逐步走向規;、專業化。
雖然我省冷鏈物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,但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我省冷鏈物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,總體規模小、專業化水平低、信息化水平不高,與現代農業、現代服務業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。一是農產品冷鏈運輸體系尚未真正形成,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處于常溫狀態下運輸。據初步統計,目前大約90%的肉類、80%的水產品、大部分果蔬、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沒有冷鏈的條件下運輸和銷售。二是基礎設施總體比較落后,專用裝備較為缺乏,特殊專業冷庫數量不足,裝卸設備不配套。三是技術和管理水平相對薄弱,相當一部分冷鏈物流企業信息化投入少,應用水平低,管理水平粗放。四是區域發展不均衡,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,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較快,粵東西北地區發展相對緩慢,影響了我省冷鏈物流的整體發展。五是冷鏈物流人才缺乏,人才培養遠遠不能滿足冷鏈物流業發展的需要。
(二)面臨形勢
“十二五”期間是我省冷鏈物流產業結構調整、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。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,消費結構加快升級,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,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,冷鏈物流作為農產品與現代流通體系接軌的重要環節,為解決“三農”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,這對加快冷鏈物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,同時,也為我省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。